像病du似的占满了我的脑海,虽然这种行为不太道德,但我还是千方百计说服了自己的良心,颤抖的伸出了手握上了**的鼠标,点开了闪烁着的微信图标。
“在?拼多多砍一刀。”
184-185
一个*像是几朵荷花,网名为‘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级别网友向**的微信分享了一个链接。
我紧张中夹杂一*期待与不安的心情就这么错付了,都什么时代了你甚至连男人的嘴都能相信,唯du不能去信拼多多还差几分就能免费拿走的字样,真特么晦气。
不管怎么说,我的心情还是放松了下来,随手在列表滑了滑,除了一些工作群的消息就是一堆公众号推送的软文,人就是这么*的一种sheng物,在点开**的微信又害怕发现什么,现在什么都没发现又觉得有些怅然若失,就非得看见**和某个男人聊得火热的聊天记录我才会觉得不虚此行吗?
我自嘲的笑了笑,正要关闭**的微信界面将一切都恢复原样时我忽然惊觉微信可能记录滚动条的位置,要是**一回来发现自己的微信界面停留的位置与离开时不一样可就*烦大了,至于那条被我点开的消息我反而并不是很在意,因为就这么会儿的功fu**的工作群就已经弹了数十条的消息,在十来个群的掩护下我相信**压根就不会注意到那个大姐砍一刀的请求,而且那个大姐大概率也是群发的消息,不zu为虑。
我滑动鼠标的滚动轴一路向上,忽然注意到了一条先前被我忽略过去的消息:“计划进行的还顺利吗?”
我本来只当zuo是**同事之间的工作**,可当我鼠标再度划过去忽地感觉不太对劲,先前我的关注点都在消息的*rong上,在确认了**并没有什么聊得火热的男闺*之类的玩意儿存在后我便随意了不少,再次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为发消息的人的*像是一位看起来气质不错的中年女士,用自己的照片当*像没什么稀奇的,*引我目光的是被那女人当zuo背景墙的地方赫然挂着一块心理咨询室的招牌,再联想到消息的*rong,我心里一紧,不难推测出恐怕**为了治疗我恋*的症状背着我去见了心理医sheng。
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急忙点击进入了聊天界面翻看起了聊天记录,**很谨慎,与心理医sheng的聊天*rong断断续续的并不连贯,应该是在手机上的聊天信息没有全部同步到电脑端的缘故,但从她们这几天的对话不难看出**之所以一反常态的会主动邀请我在她*间留宿,完全就是在心理医sheng的强烈建议下,看着她极力的劝说**把我留在她卧室同床gong枕,我一度以为这心理医sheng会不会是我自己雇来配合我攻略**的NPC,可等我完完整整的翻看完她们的聊天记录之后我就知道她并不是站在我这边为了bang助我达成目的的存在。
这也是一句废话,哪家的心理医sheng会bang助恋*的患者达成他的愿望来治疗患者的心理疾病,到了那一步还有治疗的必要了吗?
从**最早与心理医sheng聊天记录的产sheng日期来看,那是在我在床上对**冲动出手后的第二天,之后的聊天记录少之又少,想来是最初为了更详细的了解我的情况她们多半是在*下**见面了,再之后**的工作开始繁忙起来她们在微信留下的痕迹才多了起来。
可惜的是在电脑上能看到的聊天*rong以语音通话居多,加上手机没有同步过来的消息,我基本上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不过我还是推测出了**这次究竟在玩什么花样。
从心理医sheng断断续续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出,她推测我产sheng恋*心态的最根本的原因除了男sheng青*期时**是身边唯一一个触手可及又毫不设防的成*女*之外,导火索是从小时候开始**就为了避免在没有爸爸这一角*的家庭里我这个唯一的异*对她产sheng了严重依赖的心理从而早早就开始训练我的du立,虽然**的担忧是每一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的**都会有的,但采用的手段过犹不及,结果反而适得其反,正是因为没有父*的存在,在小男孩时期的我没能感受到来自父*的安全感,又过早的被**建立起了“三八线”,从而导致了我极度的渴望*,结合在青*期突然开始发育的男sheng产sheng的对异*的强烈好奇与激增荷尔蒙就是我所谓的恋*情结的症结所在。
聊天记录看到这里,我注意到**的下一句回复隔了将近半个小时,不知道她是突然有事还是在思考自己在对我的教育过程是否真的让我感受到了*的缺乏,这对一个**来说是极度*疚与致命的。
我心里也是揪了起来,同时对这位素wei谋面的心理医sheng有些佩服,她都从来没有对我进行过谈话,仅凭**提供给她的描述就推测出了几分真相,诚然我对**产sheng男女之情最根本的原因是馋**的身子,但这个前提是建立在打记事起我就很难得到**的*近,但绝不是因为**不够我,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太
我了所以才会一直克制自己来自一个**的本能冲动,我从小就很羡慕其他男孩子能够扑进**的怀里尽情撒娇,这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奢望,因为**会坚定的将我推开,然后wen柔的抚摸着我的*发告诉我男孩子是不能随便和女*产sheng身体上的接触,即使我们是*子的关系,我自认为**的zuo法没有错,但对一个年仅四五岁的小男孩来说,来自**的“疏离”还是在他心理埋下了一颗种子。